雷锋网一篇《快被玩坏的创客》引起轩然大波,文章狠狠的说中了我想表达的内涵,瞬间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原来作者和我在创客空间熟识,又认识彼此,难怪会有如此相似的情感。
我已经离开创客群体,离开DFRobot两个月了,看到这么一篇文章,也很想把为何离开DFRobot做个回应,毕竟被很多人问起。
作为从2011年就开始进入创客群体的人,深刻体会了在这两年中创客群体的飞速变化和无奈结局,心情实在难以表达,最终变成如此结局,是什么导致的,也许各有个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根本就没有创客生根的土壤,所谓“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栀”就可以非常简单的解释这个问题了。创客在中国就如同开源在中国是一样的,因为本质上中国不适合发展这些自由开放文化产品的,这些舶来品在中国一定会遭遇滑铁卢,要么难以做大,要么就“被玩坏”。可以参考我去年写的博文《中国不适合发展开源——对中国开源发展的思考》。
创客之“创”什么是创客?每个人都有对其不同的解释,如果依然从英文Maker去解释,显然已经无法准确描述现在中国的创客群体了。由于很多人都不是直接理解Maker然后再明白创客的,而是直接被灌输了“创客”这个词,所以人们自然就会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理解这个新生词,用已经熟知的去学习新生事物本来是很正常不过的方法,但由于中国没有这种文化积淀,所以理解创客及其精神的时候,就有了很多偏差,主要体现在对“创”字的不同解读:
那么,创客及其创客精神的本质是从何而来?我在一年前的博文《也谈“创客文化”》已经做过阐述,创客文化脱胎自开源文化,继承自黑客伦理,与“自由开放”的互联网精神一脉相承,脱离了这些,创客一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么难成大器,要么畸形发展。 我们不能怪普通民众的无知,大家都是无辜的,中国不存在这样的自由开放的文化,数千年延续至今的集权统治是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文化产生的,没有文化土壤,怎么可能会有创客之树?
回到当下,是什么让创客最终被玩坏了呢?又是什么让真正的创客们如此受伤?
创客之“创伤”回顾这两年创客运动在中国和在世界的发展,差别开始逐渐显现,并变得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的人玩创客,其本质是为了享受制作一个东西,完成一件由自己亲手打造的物件的过程,享受过程是关键。而中国的创客们被各种外界无形的压力压逼着,走到了产品化商品化的大潮中,不能享受过程的乐趣,早早进入了市场的大潮中,其结果也是可以想见的,绝大多数创客产品在商业上其实是失败的,很多更是惨败。
在一篇回应《块被玩坏了的创客》的文章里,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创客做的成品被产品化难道不好么?我想说,这没有好不好的争论,而是为什么,为什么创客做的东西一定要产品化?!我们是在享受制作和实现的乐趣,好玩的过程,并把这种乐趣分享给其他人,自然形成社区(也就是创客空间),这中间的乐趣,这中间的成就感,这中间的自我价值认定,凡此种种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更不可能是满身铜臭气的商人能理解的!我们为何要产品化?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2012年的时候我曾参加了一次香港Hackerspace Dim Lab的活动,深刻领略了真正的创客是怎么玩的,完成一件东西,创造的快乐是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香港这个如此商业化的城市,却有这么一片宁静的港湾,实在是让人惊讶。
因为有市场化的利益存在,创客精神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就不可能真正的开放出来,很多创客产品并没有做到开源,虽然其是根据开源项目再开发得来,但并没有尊重开源协议进一步开放,哪怕提到用哪个开源项目改造的也没有!因为若开放必然会招致各种山寨,各种盗版,特别是大公司的“山寨”更是致命的,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封闭,封闭的结果则是制作过程无人知晓,知识没有共享给更多人,乐趣则再也没有了传播的土壤。
当创客抛弃其制作的乐趣,去追求产品的商业价值,去考虑如何如何赢得商业竞争,这无异于是舍本求末。创客在商业大潮中的起起伏伏势必会对其产生伤害,作为一名创客,我希望自己可以专心于技术,醉心于享受制作的过程和乐趣,而不是被资本市场压迫,被媒体热捧,这种捧杀于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造成了我无法承受的伤害。对于创客来说,产品化以后的商品如果在市场上遭遇失败,对自信、自尊是极大的伤害,这样的伤害会最终反过来作用在创客身上,使其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自卑,会使其放弃。这不是创客精神的内涵,也偏离了初心。而资本和热钱,发现创客产品不能产生回报和收益的时候,一定会撤离,这无疑是对创客的又一轮沉重打击。
过多的利益诉求,过强的目的导向,导致商业失败,失掉过程的乐趣,失去了创客的初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创客产业,这两年从极盛快速走入了下坡路。
中国创客的未来中国是缺少创新的,或者说是严重的创新匮乏。在老东家工作期间,这种感受尤其明显,真正的创客没见到几个,见到很多简单重复者。创客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能不能真正推动创新呢?我对此持悲观态度,由上可知,商业化的失败会造成创客运动的“速冻”,即便是成熟产品,也会被大量山寨,不利于创新的产生,于是这产生的结果便是恶性循环。创新没有丝毫的发展,资本快速进入快速离开,反倒是将很多原先充满创新乐趣的人的带离了。
我并不反对创客产品化,我反对的是由创客自己来做产品化,商业化和产品化应该由专门的DFM(Design For Menufacture)公司来完成,创客应该保有一颗好奇和创造的童心,创造更多的乐趣,一旦有可以产品化的时候,DFM公司及时介入,可以通过购买专利或类似这样的商业行为来获取创客的初级成品,通过DFM公司内部的技术团队对其进行产品化二次开发,最终做成可以让普通民众接受的成熟商品,流入市场。而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又反作用到创客身上,给予其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潜在机会,进而促进其进一步的制作和创造,这就有点类似作者与出版社的关系。
我在博文《再谈中国的“创客世界”》中阐述了中国创客的大概组成,也预测了中国创客的未来之路,当时写的过于细致了。从大局上说,中国的创客运动,从哪里来最终还会回到哪里去,真正有兴趣的人,不会Care你的商品化产品化,“洁癖”又何妨?但这样的人一定非常少,大量的人更多的会走入商业大潮,会成为资本的炮灰,最终创客运动依旧是小众的自HIGH。
这也就说到我为何离开老东家。老东家集合了很多有思想,有创意,愿意享受乐趣的创客们,同时他们也乐于将这些乐趣传递给更多的人。如果仔细浏览老东家的在线商城会发现,所有出卖的套件几乎都是散件,组装套件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老东家最大限度的给用户保留这种乐趣。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容易,套件产品凝结了更多的人工分拣和装袋的工序和生产成本,远比直接装配成品来的费事。老东家以售卖自己的创客零件赚钱,并不直接卖成品(3D打印机除外),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从设计到完成整个过程中的用户自由,是我非常欣赏的策略。国外的很多机构,比如AdaFruit也是如此的,商业上非常成功。
但在国内,现在依然愿意踏踏实实享受这样乐趣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市场规模难以避免的会缩水,这样也就不太可能大规模在国内发展,向我这样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布道者,地位也就变得越来越尴尬。但好在老东家的盈利很多是从海外市场获取,而海外市场的需求却是在稳步增加的,所以短时间内老东家是不可能有大的变数。我是个比较坚持原始创客精神,特别是开源精神的人,非常看不惯现在为了产品化和商业化盈利,封闭技术,阻碍技术共享。因为凡此种种这些原因,我决定离开中国的创客群体,离开老东家。虽然离开,但我依旧是开源硬件的拥趸,依然喜欢享受完成一个物件的乐趣。
正如Hacker Never Die,真正的创客是不会被玩坏的,只要保有一颗发现美和创造乐趣的心,学会享受过程,在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主动营造自由开放的文化环境,摒弃那些乱入的利益诉求,不忘初心。创客不仅不会被玩坏,反而会越发强壮。
来源:雷锋网
欢迎光临 创客联盟网 (https://immaker.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