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联盟网
标题:
当GoPro视频不忍直视的时候 我们需要一款国产稳拍器
[打印本页]
作者:
创客
时间:
2015-9-2 11:57
标题:
当GoPro视频不忍直视的时候 我们需要一款国产稳拍器
很多买了GoPro相机的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户外自以为拍的很棒的运动视频拿到家里看回放时,怎么有种头晕目眩的即视感?
GoPro虽然自我标榜防水防抖,但它防的抖是你带着相机在头顶上那种固定时小范围的高频抖动感,若是大幅度的晃动带来的画面不适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好比一个记者提着摄像机追着一个犯人跑,那种画面来得非常诡异却又毫无办法。
另外GoPro的摄像头没有监视画面,属于盲拍,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产品那端的Wenpod创始人大冯不急不慢地解释着GoPro视频会这样的原因,记者则观察着他手里的那个所谓的稳拍器,觉得这个东西似曾相识。
是稳拍器也是微型“云台”
平时我们只要抓住一个东西就可以迅速说出其要点,但记者拿着这个东西玩了好一阵后,依然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挫败感,便问大冯它家产品有何特点?
“我们基于ARM开发的自家芯片和算法,让我们产品之前没有太多宣传的时候获得了用户的口碑传播。每一款产品都有其特点,但我说几点自己觉得最自豪的技术:
其一,支持全三轴360度旋转,我们称之为全姿态解析,平时你的左手、右手、头是三样东西分别去控制它,他们之间发生干涉的时候就会乱,如果这三样东西通过一个眼睛让一个大脑控制,它就永远不会碰在一起了,每个地方都是一个单独的神经节点,但由一个大脑控制。
其二,产品拥有自学习能力,平时的架子,根据不同的相机、重量要去调参数后才能开始正式使用。但我们产品首创了自学习模式,可以学习相机重量、体积自创建一个新的参数。
其三,自带可视化取景监视器,拒绝盲拍。
大冯介绍完后,记者拿着展台上的SP1又摆弄了很久,把玩了一下它的自学习功能:不同手机绑在稳拍器夹子上的时候,你找到一个手机平衡的位置固定好重心,再打开电源键这样手机拍摄过程中不管你在X轴、Y轴怎么晃动,手机机身永远是“正襟危坐’的。
(, 下载次数: 24)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贡献 -1
但是当你需要手机像摄像机一样执行跟拍功能的时候,它可以切换到跟拍模式,只跟着你身上的某一点来拍摄……
(, 下载次数: 28)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贡献 -1
玩着玩着,记者突然想到了之前无人机云台转动的身影,这时虎躯一震,才发现做这个手持稳拍器看似简单,但电机和转动轴之间的精准控制、大幅晃动情况下的平衡保持、多种姿态的自由操作其实是跟无人机云台技术有的一拼的”绝活“,便问大冯做这个做了几年?
“三年”
这三年做的最痛苦的是不是技术?
“不是”。
创业以来 为钱所困
3年前我40岁了,但一直有个做consumer产品的余梦,后面因为想做一个能拍小孩的东西开始了SP1,再后面赶上Gopro的巨大成功,我们就接着做了一款GoPro专用的产品,再后面是X1,最后是MD2,中间的每个产品有好几代版本的更新, 但这些生理上的折磨不算什么,没钱才是最纠结的事,因为一直秉承着脚踏实地的原则,当时我们没有引进任何风投,一直一边做项目一边赚钱养活这个项目。
因为是自己的第一个consumer产品,我们做地特别小心翼翼,从2012年成立以来,别人在忙着推产品,我们则忙着为产品申请专利,截止到目前已经申请到了37项国内专利,56项国外专利,等到去年时候统计的时候,发现认证费用花了180多万,专利费用花了190多万,模具费花了320多万。另外还要不断找钱去国外参展,这种坚持若不是为了我们第一个consumer的品牌,我想我不会这么拼。
因为上面所提的资金压力一点都不轻,记者问了一下大冯之前的从业背景,这个技术狂告诉我们他从1992就在从事全国科学技术研究的工作,2005年的时候得了科技创新精英奖,尔后在无人机、机器人、智能设备、姿态惯导、自动控制领域辛勤耕耘,直到这次终于不用帮别人做嫁衣裳了。
所有的坚持就是为了这三个字
记者随眼望去,展厅内还有其它稳拍器也在参展,但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用户是不懂你家技术怎么牛掰、怎么需要研发这么久、怎么没有那家卖地便宜的? 便问大冯这么遭罪为什么还要坚持?
呵呵,有成就感。
2013年10月CEAETEC展(日本最大的科技展)上,我们第一次打败索尼、NEC获得大奖,这对日本人来说这是最大的耻辱。
2015年1月的美国CES,我们的产品是和Google Glass一起同台的, 当时Glass被采访了7分钟,我们产品被采访了24分钟……这些所谓的成就感就是支撑我们坚持研发的动力和来源
大冯说到之前产品海外参展的辉煌经历,声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但是激动过后,有更大的惊喜。
春天开始来临
Wenpod作为一家小公司,在资金和市场份额上肯定没法跟大公司叫板,但在一些专业技术上,还是有些底气让大公司必须刮目相看的。
网上有一个视频叫SYNC MD2 VS DJI RONIN的对比视频,原视频是一年前一个美国人拍的,“当时大疆的两个轴一重叠的时候就会有点乱或绕在一起,我们也不知道原因”只知道当时大疆组织了一个50人的团队来研究这个原因,不过到现在还是这样。
虽然一个视频证明不了什么东西,但大冯还是很高兴自家的全三轴360度旋转技术能够自如地Hold住一个专业设备。
“在我眼里,云台控制的发展,第一代好比盲人开车,眼睛在别人身上,靠别人控制盲人;第二代叫做PID也就是盲人睁开眼睛了,但控制还是别的大脑(拍摄的时候需要准备一个额外的云台手);第三代就是我们正在做的,司机拥有自己的眼睛(传感器)和大脑(独立CPU),通过数据流和司机沟通,协同驾驶”。
依然只想做款简单的产品
现在Wenpod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到处参展的客户基本上能够帮Wenpod自给自足,但大冯坚持称自己没完成从0到1的市场完善阶段,“我们暂时只完善了产品从0到1的阶段”。
(0到1的市场阶段若完善之后会开始迅速扩大规模?)
“相比规划未来,我们更喜欢实际的东西,先做起来再说吧,在社交方式上,第一代是打字的时代,第二代是发图文的时候,第三代应该是分享视频的时候,赶上这个机会,我们就像想好好做点东西,其它的还没怎么想。”
最后 致所有的稳拍器
之前我们接触航拍的时候就有追踪航拍、旋转航拍、俯冲航拍、穿越航拍、空中定点航拍等各种拍摄手法,说白了就是云台技术在那边发挥重要作用。
当运动相机风行,拍摄对象从天上降倒地上,稳拍器被要求便宜化,可算法难度一点都没有降低,换一个安装对象(Gopro或手机)算法上就会有很大的调整,说这些做手持稳拍器的厂家用做无人机的心在做一款稳拍器都不为过。
所以现在市面上虽然有飞宇、智云、Elephant Steady等叫得出名字的品牌,但整个市场还处于群雄逐鹿的局面,一些捞快钱的山寨公司拿着俄罗斯的开源板就开始大肆叫卖了;一些走研发的有资金的公司一边研发一边宣传着;一些走研发但是资金薄弱的小公司则虎视眈眈着。
欢迎光临 创客联盟网 (https://immak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