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联盟网
标题:
互联网+秀山——打造创客新空间
[打印本页]
作者:
iCAx开思网
时间:
2015-9-23 10:20
标题:
互联网+秀山——打造创客新空间
只要你有一个创业的梦想、一个创新的想法,在秀山新区马鞍山软件园,梦想就有可能照亮现实。
在马鞍山软件园,近百家有“梦想”、有“想法”的企业,正享受着“保姆式”服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路上越走越远。
提供服务的,是马鞍山软件园两大“王牌”孵化平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没有启动资金、白手起家,孵化器为大学生初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拎包入住;没有创业经验、不了解政策,孵化器为创业者配备“企业秘书”,提供“保姆式”服务;想发展壮大,孵化器为企业插上翅膀,助其腾飞。
孵化器究竟有何神通?看一看从孵化器“孵”出来的企业故事,或许能找到答案。
白手起家,“草根”毕业生勇追梦
创业者大多“草根”,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更是如此。马鞍山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这些“草根”毕业生提供了创业“摇篮”,房租、水电全免,让大学生“拎包入住”,并精心帮助,培育其成长壮大。
2011年,老家贵州的安工大毕业生李万选择创业。“不想回老家,想在外面闯一闯。”李万说,但当时的自己可以说身无分文,有的只是一腔激情和一个电商梦的创业想法。创业之路该从哪里走起?当时的李万一片迷茫。
2012年,马鞍山软件园一期全面投入使用的消息在朋友圈子里传开了。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应届或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有特殊照顾,可以“拎包入住”。李万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带着美好憧憬,李万孤身来到马鞍山软件园。在软件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仅租金、水电全免,就连桌椅、宽带、物业费也都是免费的。在孵化基地,可以向有 创 业经验的前辈请教,也可以和像自己一样的创业青年交流,软件园生活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关怀无微不至,让李万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就这样,李万的创业 梦之 路起航了。
赶上互联网创业热潮,李万创办了易马网,并梦想着将其打造成为马鞍山第一生活信息服务平台。开发网站,人才是关键。但李 万能给的工资不多,招工难成了摆在李万面前的一道难题。这时候,软件园频繁组织高校在校生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参观、实习,给李万带来了“福音”。大学生 在孵化基地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李万节省了用工成本。在人才招聘方面,软件园也联系人社部门给予李万最大的帮助。经 过几年发展,易马网已成为马鞍山最知名的生活信息服务平台之一。
开发网站只是李万的第一步,如今,李万又创办了一家以“立足马鞍 山,服务马鞍山”为宗旨的综合电商平台——易 马商城。在孵化基地专家的指导、同行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技术攻关,易马商城已初具规模。商城网站看起 来和淘宝、天猫等知名电商网站类似,所不同 的是,易马商城所有加盟商家都是马鞍山本土企业。市民在易马商城上购物,可以享受到其他电商所无法比拟的便捷、 迅速和售后服务。登陆商城网站,就可以了 解到全市所有加盟商户的商品信息,真正实现“足不出户,遍知全城”。
这几天,李万一直奔波 在全市各个商家,洽谈加盟事宜。李万告诉记者,虽然刚起步,但易马商城加盟商户已达500余家,加盟商数字还在直线上升,预计年底可达2000家,商品种 类达22万件。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相关负责人正在着手帮助李万申请风险投资。在追梦路上,李万从未停下脚步……
几经坎坷,“技术男”创业梦终“安家”
创业这条路,马鞍山思达高科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奎走得尤为曲折。
2000年, 互联网方兴未艾之时,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陈奎就认定了计算机应用与开发专业。由于家境贫寒,陈奎的创业梦在大学就早早萌生了。家里没办法支持陈奎的学 费 和生活费,陈奎就靠着勤工俭学自谋生计。一开始在学长开的校园零售店里打工,后来接下了店面自己干。四年,勉强支撑了自己的生活开支。
2004年毕业后,陈奎不愿意回皖北老家,就留在马鞍山打拼。为了维持生计,陈奎到了一家电脑公司上班。业余时间,他还兼职到两个网吧去干网吧技术员,帮助网吧检查维修电脑问题,也算是“靠技术吃饭”。
上了半年班,工资待遇各方面都不是很如意,陈奎就想着到大一点的城市闯一闯,便只身一人跑到合肥做起GPS导航员。每天晚上10点,陈奎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做业务需要开着车到处跑,测图、标记、绘图,一直忙到早上6点,上午休息,下午整理前一天晚上的工作资料。做了一年时间,虽然收入还可以,但陈奎感到这种 工作方法太原始,前景堪忧,就又辞职回到马鞍山,找了一家企业上班,负责技术和销售。
几个月后,之前工作过的一家网吧老板儿子从外 地回来,找到陈奎,问他有没有兴趣合伙创业,一起做点事。于是两人合伙开了一家采购公司,主要采购互联网产品,公司业绩做得也不错。但因为主要负责技术, 并没有多少资金入股,公司盈利陈奎自己所得甚少。合伙干了三年后,到了2009年,陈奎又辞去了这一份工作。
2009年10月份, 陈奎毅然决定“自己干一干”,创办了马鞍山思达高科网络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一个人创业的艰辛只有自己能够体会,整个公司只有陈奎自己一个 人,租在一间民房,办公设备只有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部电话,办公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做业务,对方提出到我们公司看一看,自己都没法带别人来。”陈 奎回忆说。
早就听说马鞍山软件园的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也早就想入驻软件园。但当时软件园一期还在建设中,办公用房一时较为紧张。陈 奎就和软件园签订协议,成为软件园的外挂企业,身份属于软件园企业,但办公场所在软件园之外。2012年,马鞍山软件园核心区正式建成开园,响应号召,陈 奎第一时间搬进了软件园。65平方米崭新的免费办公用房,让陈奎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入驻软件园,成为软件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 孵企业,思达高科业绩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当年就接下了一笔200万元的大单——和县安徽东宝实业有限公司的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后又“拿下”马鞍山达利食 品厂,几年来,帮助达利食品厂建设人脸识别考勤、厂区内网、达利一卡通等项目,项目总价值达到200万元。“2009年刚创业时候,觉得一年营业额能做到 40万元公司就能活,没想到入驻软件园后,一年营业额就达到400万元。”陈奎说,在马鞍山软件园,他的创业梦终于“安家”了。
追梦不止,“潜力股”在创业“海洋”中遨游
海洋科技是最早一批入驻软件园的企业之一,从2008年开始,和软件园一起共同成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己在外创业好比‘打游击战’,入驻软件园,好 比找到‘组织’。”安徽海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海洋这么比喻自己和软件园的关系。从2008年到现在,海洋科技成长的每一步,都深深刻画着软件园色 彩。
“软件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行‘企业秘书制’,为每家入孵企业配备一名‘企业秘书’,提供政策讲解、创业导师辅导、技术交 流咨询、公共云存储、行政审批事务代理代办、人才招聘等一系列优质服务,让我们受益匪浅。”汪海洋说,在“企业秘书”的服务下,海洋科技接连获得计算机软 件著作权等级证书、软件产品等级证书、软件企业认定证书等一批证书,全市创业先进个人、经济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花山区突出贡献单位、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等 一批荣誉接踵而来。这些证书、荣誉都成为海洋科技洽谈项目的资本。
“软件园甚至还救过我的‘命’。”汪海洋说,2009年,海洋科 技刚起步时,技术方面还不成熟,在做一笔监控系统项目时出了纰漏,对方找上门来。“因为确实是我们公司出的错,如果当时对方执意索赔,恐怕就没有现在的海 洋科技了。”汪海洋说,幸亏软件园及时出面,以园区的名义担保,给了海洋科技一次弥补的机会。经过技术攻关,海洋科技成功处理了纰漏,躲过了那次“劫 难”。“这就是‘组织’的力量啊。”汪海洋笑着说。
在孵化器里,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马鞍山软件园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专业的软件企业孵化器,在这里,和海洋科技类似的软件企业多达近50家。“软件企业靠的是技术,只有在合作中才能生存。这每一家企 业都是资源,都是一个个项目。”汪海洋说,海洋科技和这些企业都有业务上的往来,和学府科技、金禾软件等较为成熟的企业更是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合作 很好理解。”汪海洋解释说,比如一个项目,往往需要两家或者几家软件企业共同承接,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那部分。“如果不在软件园,这种合作机会就少了,很 多项目也就与我无缘了。”
如今的海洋科技,已成为马鞍山一家小有名气的行业龙头企业。公司汇集软件开发、网络技术、安防监控、网络工程等行业精英,成功服务于马鞍山近50家企事业单位。追梦不止,汪海洋和他的海洋科技仍在秀山,在软件园这片创业“海洋”中遨游……
欢迎光临 创客联盟网 (https://immak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