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联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思网在线3D打印服务
查看: 18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能防眩后视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14:14: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思网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结交更多创客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创客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汽车后视镜对于安全驾驶的意义来说,其地位不言而喻。借助汽车后视镜驾驶员能够清楚的看到汽车后方、侧方以及下方的具体情况,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但是,即便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安全部件却容易在弱光环境下,干扰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



夜间或者在过桥洞、隧道等昏暗条件下行车时,后方车辆的前大灯眩光会造成司机夜盲。即使眩光光源移开后,残留在眼睛内的影像会造成盲点,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白癍效应”。这种效应会使司机的反应时间降低1.4秒。当车以每小时百公里行驶时,在您对前面的危险作出反应之前,1.4秒时间足以行驶42米之多。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汽车发生事故的几率。
为了减少汽车后视镜在弱光照条件下“白癍效应”对司机的影响,防眩目后视镜也就应运而生。而在目前市场中应用的防眩目后视镜主要分为两种即:手动防眩目后视镜与自动防眩目后视镜。



蓝镜后视镜虽然能起到防眩目作用,但是在弱光环境下,其本身也就基本上起不到原有的作用了,安全隐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一般中低配汽车都会装配有手动防眩目后视镜。这种后视镜,原理简单即通过光学原理抑制眩目,这种后视镜使用一块儿双反射率的镜子,当驾驶员感觉到反射光过强或者刺眼时,可手动拌动后视镜角度调节杆,使后视镜角度偏移,此时镜面的反射率小,自然可以削弱光线强度。减少反射光强度,降低“白癍效应”的不利影响。



自动防眩后视镜运用了“电致变材料”技术。而“电致变材料”中颜色的变化可以通过外界电压的改变而实现,电压直接决定了材料的变色程度,调节外界电压与电流就可以控制“电致变材料”的变色程度,同时起到一个防眩目的作用。

自动防眩内镜零部件组成:



自动防眩的工作原理:



1、前向传感器能检测夜间状态,或暗的环境光强。光强检测到后,它向线路板模块发出搜寻眩光的信号。
2、在暗的环境光状态下,后向传感器能搜寻并检测后方车辆的眩光。
3、通过线路板上的微处理器运算,将光强差转化成电流作用到玻璃内的电致变材料上来控制镜面的变暗程度。
4、镜面的变暗程度与眩光强度成正比。当眩光消失后,镜面会自动回复原状。
5、镜面只会变暗至能将眩光消除的程度。反射率能从黑暗状态下的7%变化到清晰状态下的70%。
6、内镜上的传感器及电子线路板能同时控制内外镜的自动防眩功能。



智能防眩后视镜能够根据汽车周围环境的光照情况,自行调节电压或电流,进而改变镜面的亮度(折射率)。相比手动防眩目后视镜来说,智能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开启防眩目功能不需要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去用手拨动内镜上的拨杆去调节折射率,而是会自动开启调节功能;另一方面,智能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的变化是一个缓和的过程,会随着环境光强的改变而做出相应变化,对驾驶员不会产生负面干扰,而手动防眩则的变化时刚性的,非明亮即暗。同时,当驾驶员用手去调节镜子时,眩光事实上就已经刺激到了眼睛,此时调节后视镜反射率“白癍效应”其实还是会存在的,只不过程度较轻而已。

真正的智能防眩目后视镜,除了能起到它原有的扩大驾驶员视野的功能外,还得尽最大可能的不去影响到驾驶员的正常驾驶,不需要驾驶员去做任何不必要的操作,并且还能为驾驶员提供一个更好的、更安全的驾驶环境。做到了这些,它才是真正的智能防眩目后视镜,你的后视镜够智能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创客联盟网  

GMT+8, 2024-6-26 16:50 , Processed in 0.015816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4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