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开思网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结交更多创客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创客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做完优美通讯科技邵国光的报道之后,小编带着很多疑问找到了开放制造空间的尚松。当我谈到大企业觉得和创客合作难度很大时,他说:“这些企业的看法没错啊。” 首先要清楚创客是什么。 与其给创客下一个定义,创客教父Mich Altman更愿意告诉大众创客是什么样的“感觉”:他觉得创客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创客的一些产品,可能只对他或者那个圈子的人有价值,那它的市场多数限定于那个圈子。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木匠做了一个手环,他的朋友都觉得那个手环很漂亮请他多做几个,他们也都愿意付那个木匠钱,这就是创客和他们的市场。有规模的制造企业不可能为这样的市场服务,你拿任何产品到大企业寻求合作一定会面对的两个问题就是:你有多少量?你有多少钱? 大企业开发产品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大众市场其实是被大企业所定义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抱着“看看市场上有什么我就买什么”的心态,并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概念。研发团队设计出一款产品,经过评估、技术优化才能制出样板,如此反复,最后才能投入大批量生产:他们不需要创客,因为这样的生产行为他们早就驾轻就熟了。企业的产品是要向大多数消费者交代的,所以他们的产品不够灵活也很难变革:有的企业可能认为手机做薄点就是创新了。 创客的产业链其实是仿照互联网的产业链:自下而上形成产品。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很多有相同想法的人会很自然的聚集在一起形成社群。如果以1代表一个产品,这群人就实现了从0到0.1的过程:他们就可以称为创客。如果他们有实现产品的心愿,他们可能会寻求Techspace或者以团体的名义自行开发,那他们就实现了从0.1到1的过程。众筹平台和小批量制造工坊能实现1到1000的过程。尚松认为即使你不制造出实际的产品,你也能是创客的一员,创客的本质在于有想法,随后的所有生产行为都可以理解成个人行为。很多人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到 Techspace实现想法:有的只是为了玩、为了做个东西给自己的朋友,也有人是为了大批量制造而来的。不需要为这些个人行为都打上“创客”的标签。 从长尾模型来看,大企业主要抓的是“头”,庞大的消费群众是他们盈利的基础。创客抓的是“长尾”,两者的市场和产业链不竟然相同,不需要时时刻刻将他们绑在一起。
市场的活性很强,两者不容易搭上线但是很容易互相转移。创意家居灯饰Lumino的开发者原本在一家大企业服务,但由于创新的想法一直被打压,他决定自己做创新。他的项目在Kickstarter成功众筹了60万美元,他就是一个成功从“头”转移到“长尾”的例子。 对于很多人希望创客可以和传统制造挂上钩这个现象,尚松觉得:目前制造门槛降低了,很多创客的想法都以硬件为主要载体,本身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传统制造产业。另外,确实有一些创新产品被企业吸收,很多人不去思考产品的本质,只抓着两者已经合作的事实,期望自己也能赶上这个趋势。 反观互联网产业,我们可以发现产品是如何从“长尾”转移到“头”的。我们都知道游戏“愤怒的小鸟”,但可能很少人可以说出最初开发它的公司是哪间,当这个产品火起来、有了更大量的消费群众,自然就会跻身到“头”的领域。这个过程是不需要个人或者团体去推动的,市场自然会帮你解决,但扩张之后需要面对的障碍一定比原先的大。 他还提到了,“山寨”在扩张“长尾”的过程中起了一个正向的推动力。创客的产品被“山寨”对于创客来说是一个损失,但对于整个创客产业来说相当于是把“长尾”向“头”拉了一把。为了防范被山寨,创客本身也会想办法提供配套的更新或者服务,可以说“山寨”也变相地活化了创新氛围。 尚松认为未来,“头”的高度会降低,“长尾”会变长和提高: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是头一个是长尾的事实。在开发任何产品前,一定要清楚它的定位。想要触碰“头”的领域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产品适不适合大型企业的产业链。
来源:雷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