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联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思网在线3D打印服务
查看: 168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军、郭台铭认可的折叠电动车,能满足大家对短途出行的需求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10:35: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开思网用户可以直接登录),结交更多创客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创客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出行市场是一块比较大的「蛋糕」,正是因为这样,在近一年多来我们看到不断有出行方面的新产品冒出来,比如平衡车、自行车、电动车、滑板车等等。


云马 X1 是一家来自杭州的创业公司云造科技打造的一款折叠电动车。这款产品的定位人群是以大学本科毕业前后两年的人,主打的是校园、园区、有车一族,是一种轻出行的休闲类代步工具。(对于这款产品的体验和参数,雷锋网之前也有相关报道。)

它给人的感觉像是一款儿童版的自行车,折叠起来的状态又像是某种健身器材。尽管如此,当我们在公司楼下体验这款车的时候,还是吸引了很多路人的驻足停留。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云马团队在设计上的「另类」追求。



据我们了解,不规则形状的铝合金管车架在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代工厂能做出来。在采访前雷锋网记者在搜集云马资料的时候发现它的代工厂是富士康。让我们好奇的是它作为一家初创企业,为什么能和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代工厂合作?

云造科技创始人、设计师出身的邱懿武告诉我们,与富士康合作是源于一次在创业者聚会上碰到郭台铭才促成了他们之间的合作。「郭台铭想要支持一些有社会责任感、正在创业的年轻人;如果富士康能够帮助这些创业者,那在业务上可能是一个很好地融合;富士康在转型,希望与更多新兴公司合作。」他向雷锋网解释了其中的缘由。

邱懿武的项目与郭台铭的想法比较契合,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电话那头笑着告诉雷锋网:「如果没有与富士康合作,可能两年内还做不出来这款产品。所以云马就代表了我们的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

由于目前市面上太多的产品做到的「智能」也仅仅是用于网络连接或与网络相关的服务,所以对于「智能」的概念我们并不抱有太多的幻想。尽管在这款车上云马团队试图通过色彩、声音以及图形化的界面让人与车有更多交互性,但是终究也只是锦上添花。所以我们会抛开「智能」这个概念,和邱懿武聊聊产品本身以及它的设计。

雷锋网:云马 X1 从产品立项开始经历过怎样的准备过程,它的设计理念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邱懿武:我们当初一直在思考到底要做一款怎样的产品,因为很早之前我们设计过一款滑板车,所以当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个带座椅的滑板车,满足人们 3 到 5 公里地出行需求——这就是云马的创意原型。

产品理念上,我们在想能不能引入更多对设计和工艺有突破性的理解?能不能采用异形结构和非标准零件的方式来做?能不能把外观设计得更有科技感?虽然这为后面的生产带来了一些难度。

当产品原型做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将它公开亮相了,这么做主要是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在这样的设计中我们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也是为什么雷军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也对我们给予了肯定,相信我们团队能做出不一样的产品。

雷锋网:对于折叠、便携式的设计,在一开始团队是怎么考虑这件事情的?云马的设计工艺是怎样的?哪个设计在你们看来最特别?

邱懿武:设计本身就是个人文化和直觉的体现,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我们并不追求有多少人认同我们的设计,但是如果有一部分人能认同,那么我们造物的理念也同样有价值。

由于是骨架外露的产品加上又是折叠车,对于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云马的亮点是「异行设计」,车上的零配件包括车架都是非标准零件,需要重新开模。其实我们也可以用钢架结构来做,但做不出我们想要的那种味道。比如同样是折弯的结构,如果多弯了 1 公分或 1 毫米,适配度就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折叠结构是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这是需要大量的测试才能知道它的疲劳度、稳定性。而且折叠的时候对精度的要求也更高,我们也通过一些比如震动测试、高温测试、破坏性测试、防水测试来做一些迭代和改进。

雷锋网:云马在功能设计和硬件布局上有没有过冲突?

邱懿武:我们当时想设计一个备用电源,但是发现如果这么做的话电路会逆流,备用电源的电池会逆流到车内部的电池,对车电路的稳定性会有很大的风险,有可能会把电路系统烧坏,所以我们也得在这里找一个平衡点。最后就减掉了这个功能。

在功能设计上我们还想说做不做 GPS 防盗追踪的功能。当时雷军给我们的建议是把产品做得简单就行了,首先能实现车上的传感器和手机互动,如果后面发现有这样的需求再往上面加功能。像这种想法或设计我们最后都砍掉了。

雷锋网:整车重量将近 16 公斤,当初有没有在「轻量化」上做过进一步的努力?

邱懿武:原来设计的目标是 13 公斤,最大的极限是能做到 13 公斤,但是为什么最终会变重一些呢,其实也是之前提到的功能设计和硬件布局的限制。

未来我们会在电池、电机和车架方面做减配和优化。比如用怎样的形式做得更加小巧,拖行的方式变得更加便利等等。

雷锋网:其实云马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点像一款儿童版的自行车,均码的车身让我们身高 184 的同事骑起来很不协调,给他的感觉像是「跪在」空中,座位为什么不能进行调节?产品在量产得到时候还会进行一些改进吗?

邱懿武:在早期我们也在思考车在折叠的时候会不会有多种可能、脚踏能不能移动。但目前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未来会在上面做出改进。目前这个形态可能就适合 165 到 175 身高的人骑行。

我们以后有可能会出其他尺寸或者加强它的适配性,比如座椅是否可升降,通过调节几个点来调动位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支持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创客联盟网  

GMT+8, 2024-11-21 23:22 , Processed in 0.02692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2-2024 www.iCAx.org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